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推动实体经济加“数”前行 数字金融谱写“京”彩篇章

时间:2025-09-02 09:34:00 浏览: 0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如何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推动实体经济加“数”前行,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此前联合发布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适配度和普惠性明显提升。

“我们以‘数据’为主线,提高自身数字经营能力,既满足了客户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新业务需求,又为基层员工减负赋能;构筑‘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双轮驱动的金融科技底座,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数字经营能力。”农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突出数字赋能,抓实智慧银行建设;突出队伍建设,夯实数字经营能力;突出安全合规,压实风险管理责任。

创新产品 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迎来热潮,我们想借力发展,但在业务推进上需流动资金支持。”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从事境外旅游咨询的小微企业负责人表示,“作为农行北京朝阳支行‘京禧畅融’贷款白名单内的企业,只用了3天时间,就拿到了30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真是太及时了。”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生力军,但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京禧畅融’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依托‘微捷贷’业务系统,引入了多项外部数据。”农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准入规则和授信模型,精准筛选出风险低、资质好的小微企业客户,有效满足客户用款需求。

这是银行机构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的一个缩影。《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赋能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持续丰富养老金融服务”“支持提升数实融合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银行机构应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丰富金融服务供给,提升数字金融普惠力度。在进行信用分析和金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分类定制、精准投放模式,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

搭建平台 拓展金融服务场景

“以前看病缴费要排好几次队,现在有了银行推出的‘信用+医疗’服务,看完病再统一结算,方便多了。”北京市东城区市民刘先生说。

农行北京分行联合北京市东城区经信局、卫健委、金融办等单位,推广“信用+医疗”模式,提供“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推出掌上银行‘首都生活’城市专区,为北京客户提供全覆盖、多层次、差异化、有质量的非金融和金融特色服务;上线智慧人社平台,涵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伤害险等北京市全量社保待遇发放功能……近年来,农行北京分行以技术为核、数据为基,拓展服务场景,便利数字化生活。

《行动方案》指出,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数字生态场景体系,构建数字生态运营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助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当商业银行从信息化建设迈向数字化发展新阶段,金融服务也逐步实现从线上化到数字化、从单品化到聚合化、从场景化到生态化,要深化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提供支撑。

构筑底座 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构建风鹏e共享平台,实现客户需求精准识别、产品服务智能匹配,让金融服务从“广撒网”转向“细耕作”;研发拖拽式可视化看板工具——数智看板,实现低门槛、全视角、跨条线、更安全数据使用体验;自主研发了100余项智慧风控数据模型;上线“慧识客”系统,提升基层营业机构客户尽职调查能力,守护好客户资金安全……近年来,农行北京分行加大科技投入,构筑技术迭代与数据价值双轨并进的金融科技新模式,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保障。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引领数字金融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合理评估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指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建立跨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任务型团队,建立前端业务部门需求牵引的数字技术开发模式,提高科技开发敏捷响应能力,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也要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度和普惠性,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水平,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银行机构要推动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5G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建设,为数字金融深化提供支撑。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