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长三角半年瞰③:江苏社零规模全国第一,上海整体回暖、餐饮收缩

时间:2025-08-16 15:20:00 浏览: 0

编者按:近日,长三角41市半年报陆续出炉。作为占全国近1/4经济总量的区域,长三角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每半年21世纪经济报道都会对区域内41市进行全面梳理和观察,以期寻找长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秘诀,助力新质生产力活力不断涌现。

本篇是长三角41市半年瞰的第三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归辞、实习生 陈昕慧

长三角三省一市相继公布半年经济报,江苏以2.39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简称“社零”)总额成为唯一破2万亿的地区,社零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也登顶榜首。

江苏、浙江、安徽上半年社零增速均达5%及以上。其中,浙江社零总额为18979亿元,同比增长5.3%;安徽社零总额为12051亿元,同比增长5.5%;江苏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

上海上半年社零总额为8260.41亿元,同比增长1.7%,二季度社零总额扭转一季度负增长局面,呈现回暖迹象。餐饮收入收缩趋势依旧延续。

“以旧换新”支撑显著,“双贴息”有望补充

从2024年开始,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促消费的主要手段。2024年,中央向地方直接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为1500亿元,2025年资金规模增加至3000亿元,支持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驱动下,各地相关消费品消费的拉动效应持续释放,这一因素在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中,同样成为重要支撑。

上半年,上海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实施,进一步加大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及补贴范围,补贴资金直接带动社会消费额超540亿元。

浙江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4.5%,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0.6%,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0.9%,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0.2%,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5.7%。

安徽省上半年以旧换新累计补贴80亿元、发放消费券6.2亿元,带动相关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1.2%,家电、计算机类、智能手机均增长超过20%。

江苏省汽车、家电、3C数码、家居等以旧换新商品类别合计实现限上零售额3847.0亿元,同比增长9.4%,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以旧换新”政策总体上对提振消费起到了助推作用,但目前各地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在中心大城市其效果已显示出疲软迹象,而在中小城市其效果则愈发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政策,有望为促消费注入新动能。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曾刚预计,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后续将对“以旧换新”政策形成一定补充,其中中心大城市有望从中受益更多。对于中小城市,“以旧换新”政策的作用仍将进一步凸显。

上海社零回暖,餐饮消费收缩趋势延续

二季度,上海社零总额扭转了一季度的负增长态势,呈现回暖迹象。上半年,上海社零总额达8260.41亿元,同比增长1.7%。

对此,曾刚指出,在高端消费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因上海消费结构中高端消费占比偏高,其所受到的冲击更为显著,社零增速由负转正已属不易。

上海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暖,主要得益于商品零售额增长的拉动。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推进免签政策对消费带来宏观利好,上半年上海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超410万人次,同比增长37.6%,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支点。

然而,上半年上海餐饮收入991.42亿元,同比下降2.6%,餐饮收入收缩趋势依旧延续。

与之相较,安徽、浙江、江苏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速均达5%以上。其中,江苏餐饮收入2461.6亿,同比增长5.7%;浙江餐饮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5.8%;安徽餐饮收入1733.8亿元,同比增长5.2%。

对于长三角在餐饮消费上的分化表现,曾刚指出,上海较其他地区在高端餐饮供给上的优势持续收窄,城乡间的差距也不断缩小,高端餐饮资源呈现外溢与扩张态势,江浙一带受益较大。这不仅推动消费场景向长三角其他区域迁移,也激活了当地的消费潜力,对其餐饮市场发展形成拉动。

同时,他指出,长三角其他地区在促消费上的主动作为,以及交通设施改善、居民消费预算增长等因素,也为这些地区餐饮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今年下半年将继续发放“乐·上海”服务消费券,总额达5亿元,其中包括3.5亿元餐饮消费券。此前,上海分别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3月份起发放过两轮消费券。今年上一轮上海消费券共计5亿元,其中投向餐饮3.6亿元。

苏超激发活力,前六轮撬动380亿营收

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苏超”赛事有力激发经济及社会活力,成为江苏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

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苏超”前六轮比赛江苏线下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在近380亿元服务营收中,出行、餐饮场景的江苏省外游客支付占比分别达28.8%、19.7%。

“苏超”拉动体育业销售增长。江苏省税务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6月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及相关足球俱乐部销售收入合计增加超4200万元,拉升江苏全省体育业销售增幅5个百分点。

快餐营业额增势较好。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5、6月份苏超比赛地所在的18个县(市、区)限上住宿业、餐饮业合计营业额增速比4月份分别加快1.2个、1.6个百分点。

限上餐饮业中,饮料及冷饮服务、快餐服务营业额分别增长21.2%、6.2%,合计拉动限上餐饮业增长1.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新增纳统餐饮企业1073家,拉动限上餐饮业增长4.0个百分点。

江苏文旅、商品消费也呈现明显增长。6月江苏全省铁路旅客运输、航空旅客运输行业销售收入增幅达到90.7%、46.5%,艺术表演场馆、文化活动等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均超过80%。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5.8%。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