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新画卷!美丽洛阳绿意盎然

时间:2025-07-04 09:33:00 浏览: 0

蓝天白云下的黄河新安段水清岸绿、宛如画卷 (资料图片)

凝望洛阳,品读洛阳,这座城市有一种让人安静和放松下来的魅力,那就是生态之美!

  黄河水汹涌奔腾,伏牛山峰峦叠嶂,尽显北方大山大水的豪迈气魄;伊洛瀍涧蜿蜒流淌,游园绿地葳蕤葱茏,蕴含南方城市的柔美婉约;产业向绿成为大趋势,低碳生活渐成新风尚,绿色发展的脉搏更加强劲……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持续推进美丽洛阳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益,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放眼全国,生态是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重要优势所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发展在提速,绿色版图在扩展,现代化洛阳建设描绘的美丽新画卷徐徐铺展。

  亮剑 守护蓝天碧水

  “呛”,是过去油漆喷涂线上的工人难以承受之“痛”。而在偃师三轮摩托车喷涂共享中心,没有漫天粉尘,也没有刺鼻异味,一套套车架经过封闭车间的喷涂作业依次下线、锃光发亮。

  喷涂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又极易造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环节。在严苛的环保标准、高额的环保投资“双重承压”之下,偃师高标准打造喷涂共享中心,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彻底实现喷涂环节绿色化升级。

  无独有偶,盛夏的孟津瀍源公园清流潺潺,高端民宿、休闲康养业态扎堆布局。从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到广受欢迎的滨水空间,瀍源公园之变得益于当地驰而不息推进截污治污、岸线治理、生态涵养的努力。

  “蓝天不能等风来”。

  污染防治是一场必须动真碰硬的“刮骨疗毒”。我市将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

  转型 发展向绿向新

  阳光越火辣,电能越充足!

  走进新安新强联精密轴承科技园,一块块光伏板追光而立、向阳而生,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为企业生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电”能源。

  进来的是废物,出去的是资源!

  在中再生洛阳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旧家电、报废汽车等经过回收拆解和深加工,转化为各类金属、塑料等再生材料,重新应用于工业生产,实现了绿色“重生”。

  全面审视洛阳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油是突出短板。未来,在“双碳”目标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洛阳将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更足。

  蝶变 生态点绿成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作为中原腹地的黄河明珠,洛阳兼具南北气候之长、河山拱戴之势,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蔚为大观的生物物种,也成为近悦远来的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宜居宝地。

  洛阳的绿,格外浓郁。45.8%的森林覆盖率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12万公顷自然保护地满目葱茏,绿意盎然的美丽洛阳令人津津乐道。

  洛阳的水,格外灵动。纵横密布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库造就了“北方水城”的独特气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条条幸福河滋养着老百姓的新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两山”理论引领下,我市将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中蕴藏的经济潜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绿色金融等绿色经济,让绿水青山加速转变为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洛阳的锦绣河山将更加多姿多彩。(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