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东海开渔进入48小时倒计时。记者来到“中国第一渔村”奉化桐照,这座渔村早已人声鼎沸。
码头边一片繁忙:皮肤黝黑的船员肩扛渔网步履匆匆,帮工们穿梭往复,将一箱箱淡水、蔬菜等生活物资运送上船。接驳船的船长们电话此起彼伏,海上“货拉拉”迎来了年度最繁忙的时刻。

帮工搬运生活物资。本文图片均为何晴摄
“凌晨四点就开始拉货了,这几天连轴转,得把所有渔船都补给妥当。”接驳船船长林师傅语气急促却带着笑意。他告诉记者,桐照村有五百余艘渔船,因码头空间有限,大多数船只只能停泊在远处的锚泊区,物资输送全靠接驳船一船一船地转运。

搬运生活物资。
“纯净水、大米、鸭蛋、蔬菜……一件都不能少。”浙奉渔10005船上,船长沈锡锋正一一清点已经上船的生活物资。
“如果不刮台风,这一去就要在海上待将近两个月。休渔期在家里休息了四个月,就盼着开渔后能鱼虾满舱,满载而归。”沈锡锋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

往接驳船上搬运物资。
喧闹的码头上,还交织着生计与亲情的牵绊。
不远处,浙奉渔27098的船员明兴良趁着出发前的间隙,给家里打去电话。这位五十多岁的汉子脸上写满了不舍:“父母都七八十岁了,每次出海,家人都非常牵挂我,我也很思念他们,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他顿了顿,望向无垠的大海,“只希望家人平安健康,等我满载而归。”

为渔船充冰。
平安,是远航最朴素的愿望。
在码头的另一侧,救援船船长谢云升正带领船员检查救援设备。他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开渔后渔民的安全,最近他们已经加密了巡逻频次,开渔后还会每天前往海上巡逻。
“渔民们出海不容易,我们多一分努力,他们就多一分安全保障。”谢云升说道。

办理船员证书。
在奉化区海保渔业管理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正在办理保险业务的沈师傅。“现在出海都要加一份保障,心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沈师傅说。
海风依旧,彩旗猎猎。象山港畔的桐照渔村已整装待发,一切,只待开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