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江岸学校打造“智能时代”品质提升新样态

时间:2025-05-22 01:55:00 浏览: 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刘芸)课堂上,AI助教实时捕捉学生学习状态,智能分析专注度与理解程度;课桌前,每位学生都拥有量身定制的数字学习方案,系统自动推送个性化练习;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算法正在破解化学难题,将抽象的晶胞计算可视化呈现……在江岸区的校园里,这样的“智慧引擎”正以科技的温度守护着每个孩子的成长。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三所学校以创新实践给出了AI赋能教育的武汉答案。

数字技术赋能学习中心课堂“智”变

如何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有深度、有个性、沉浸式地学习,同步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武汉市五星智慧校园培育校,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秉承“育人环境数字互联化、教学资源优质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个性化、管理服务人本智能化”理念,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在探索学习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积极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运用智能推荐系统组织学生课前自学;通过智慧课堂评价系统跟踪课中学习场域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收集教与学的数据,形成聚焦学习过程的教师、学生数字画像;课后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教师逐步构建出“设计数字技术赋能学习中心教学结构图”。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预习,提出疑问;在课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展示等方式深入学习;在课后利用数字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后续教师可以基于系统的反馈给予其个性化辅导,并推送拓展学习资料等;在课外通过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在线学科比赛等活动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学校通过赋能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监测评价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的多为渠道。

数字化助力铸魂强师的“七一经验”

武汉市七一中学积极推动“智能与生态”融合的创新实践。从最初的“三机一幕”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从电化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从翻转课堂到人工智能教学,再到智慧校园的建设……

七一中学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校园系统,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把握教师队伍建设关键,从师德表现、发展成果、专业能力、业绩表现、教学技能五个维度构建教师数字画像;借助 AI 技术,自动记录教师备课数据、课堂数据、教研数据,同时手动导入数据精准刻画教师专业发展多维度特征,创新教育评价,助力学校铸魂强师工程。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电化教育示范校、首批武汉市四星级智慧校园、教育部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国家级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

数智融合打造“跨学科课堂”新范式

如何有效整合人工智能课程与高中学科教学,探索从单一学科应用数智技术到多学科融合应用数智技术的教学转型,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武汉市第二十中学立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运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及配套人工智能教材,创新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探索数智技术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同时,探索大数据支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学科融合路径。

学校开设机器学习、语音识别与合成、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主题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算法设计基础知识,利用开源硬件和机器人设计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创意作品,逐步由人工智能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转向多学科的融合应用,通过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

例如,在化学“晶胞的相关计算”一课中,教师从姚明投篮命中率的热点图引入,并展示学生解答问题情况分析表,通过大数据找出学生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引入央馆平台资源,直观呈现人工智能搜索策略和优化算法计量、测算晶胞参数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晶胞计算原理,掌握晶胞计算方法。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学校将加入到数字教育的探索行列中来,共同书写荆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篇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字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