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高原下的国际“织”旅 破解产业振兴难题

时间:2025-06-23 14:24:00 浏览: 0

坐在织布机前,布黑神情专注,双脚在踏板间上下交替,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梭子在手里穿梭往复,一根根毛线在她的手下编织成布……6月20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 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走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玛多文创产品研发基地,10台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织布机依次摆放,旁边的竹筐内装着毛线、剪刀、线拐、梭线等工具,织布工们在织布机前认真织着布。

59岁的布黑是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的村民,她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说道:“以前我就是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现在不仅在家门口有了工作,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时光回溯到2021年,东泽村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拔地而起,为这片土地埋下产业振兴的种子。经过两年的探索积淀,2023年,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正式纳入村集体经济,开启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当地依托玛多藏羊这一青海省原始优势品种,充分挖掘其纯白长毛、绒毛丰厚、纤维粗长且弹性强的特质,引入西藏山南市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织技艺),将优质羊毛、牦牛绒转化为披肩、围巾、皮包、桌垫等特色文创产品。

玛多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是玛多县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而建设。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党支部书记才让当周介绍,玛多县及周边广大牧区有着数量巨多且品质坚硬的羊毛和牛皮,为了让这些原料充分发挥价值,玛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对接了上海意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玛多提供原料和基础加工,对接企业开展精加工和销售,双方协作推动文创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尽管文创基地只提供初步的加工,但为了做好源头工作,玛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和上海意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2022年冬季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传统编织技艺培训班,培训课程基于玛多县文旅产品开发项目,结合传统编织技艺,邀请省级专家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授课。有了专业教导,基础加工得到了质量保障,后期精加工也变得顺畅起来。目前,文创基地的展示区内摆放着30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有用牛皮制作的桌垫及背包,也有用羊毛织成的围巾等。这些凝聚着高原匠心的手工艺品,都印着同一个品牌标识——THAG(藏语意为“织布”),诉说着东泽村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每年7月中旬,基地便开启原料回收季,以每斤2到3元的价格从牧民家中收购牦牛绒、羊毛,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才让当周说,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更让东泽村的产品走向世界舞台。2024年,东泽村与意大利美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签订牦牛绒原材料合作协议,一款融入藏族吉祥纹样的皮包成功销往意大利,让“天上玛多”的文化魅力跨越山海。“我们做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把高原的故事、藏地的风情传递出去。从几个人的小工坊到村集体经济,再到国际合作,东泽村的路才刚刚开始,未来,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走向更远的地方!

从雪域高原的一针一线,到国际市场的一纸订单;从寂寂无闻的小村落,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东泽村用双手编织的,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属于高原儿女的幸福生活,以及传统技艺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